万一你投的平台不能备案
万一你投的平台不能备案
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问我:"现在P2P备案这么严格,万一我投的平台最后没通过备案怎么办?"说实话,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。
备案到底意味着什么
首先我们要明白,备案不是万能的护身符。通过了备案的平台确实更靠谱一些,但这不代表就绝对安全。就像开车有驾照的人也可能出事故一样,备案只是说明平台达到了监管的基本要求。
我认识一个做金融的朋友说,备案就像给平台发了个"入场券",但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长期生存下去,关键还得看平台自身的运营能力。
为什么会有平台通不过备案
根据我的观察,通不过备案的平台主要有几种情况:
- 股东背景不够硬,资金实力不足
- 业务模式有问题,比如搞资金池、自融
- 风控能力太差,坏账率太高
- 信息披露不透明,数据造假
去年有个平台老板跟我诉苦,说他们整改花了2000多万,最后还是没通过备案。主要原因就是早期业务太激进,现在想改都来不及了。
我的应对策略
基于这些观察,我自己总结了几点应对方法:
第一,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。 我现在的做法是把资金分散在3-5个不同背景的平台。就算有一家出问题,也不至于伤筋动骨。
第二,重点关注平台的底层资产。 我现在更看重平台做的什么业务,而不是单纯看收益率。比如做小额分散消费金融的,我觉得就比做企业大额借款的靠谱。
第三,保持适度流动性。 我不会把所有钱都投长期标,总会留一部分在1-3个月的短期项目里。这样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,至少能快速撤出一部分资金。
第四,定期查看平台动态。 我养成了每周查看平台公告的习惯,也会关注行业媒体的报道。有时候一些小细节就能反映出平台的真实状况。
备案不是终点
最后我想说,备案只是行业整顿的一个阶段,不是终点。就像我们考大学一样,考上好大学很重要,但毕业后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,还得看真本事。
投资理财这件事,永远都是收益和风险并存。备案给了我们一个参考标准,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。我现在越来越觉得,与其整天担心备案结果,不如多花时间研究平台的基本面。
记住,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,只有相对可控的风险。保持理性,做好功课,这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