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产税按购房合同还是按备案价
房产税按购房合同还是按备案价?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
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,发现很多人对房产税到底按什么标准计算一头雾水。有人说按购房合同价,有人说按政府备案价,到底哪个靠谱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。
先说说房产税的基本概念
房产税说白了就是政府对我们名下的房产征收的一种税。目前国内还在试点阶段,但迟早要全面铺开。关键问题是:这个税到底按什么价格来算?
购房合同价 vs 备案价
购房合同价就是你买房时跟开发商或房东签的那个价格,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。备案价则是开发商在房管局备案的那个价格,通常比实际成交价要低一些。
我有个朋友2018年在杭州买了套房,合同价是450万,但备案价只有380万。这中间的70万差价,就是所谓的"阴阳合同"现象。
各地实际操作差异大
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标准,各地做法五花八门:
- 上海模式:按市场评估价的70%征收
- 重庆模式:按房产交易价格的70%征收
- 深圳试点:据说在考虑按备案价征收
我特意查了资料,发现大多数试点城市更倾向于市场评估价,既不是合同价也不是备案价。政府会定期评估房产价值,这个评估价通常比备案价高,但比市场实际成交价低。
为什么不能简单按合同价或备案价?
按合同价的问题是容易作假。买卖双方为了少交税,经常在合同上做手脚,写个低价。我认识的中介朋友说,这种现象在二手房市场特别普遍。
按备案价的问题则是严重脱离实际。很多老房子的备案价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,跟现在市场价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我的观察和思考
从合理性来看,市场评估价确实更科学。但实际操作中,评估系统是否公正透明很关键。我有个在房管局工作的同学说,他们现在用的评估系统已经挺智能了,会参考同地段、同类型房产的成交数据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征税方式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。富人觉得税太重,普通老百姓又担心增加负担。我觉得关键是要把握好度,既不能让炒房客钻空子,也不能误伤刚需。
给普通购房者的建议
- 别太纠结合同价和备案价,重点看当地具体政策
- 保留好所有购房凭证,万一以后要核对有依据
- 关注当地房管局的评估价公示,做到心中有数
最后说句实在话,房产税迟早要来,与其纠结按什么标准,不如提前做好财务规划。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,这个道理放在任何时候都适用。